4月11日至13日,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健康教育方法学研究分会主办,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际混合方法研究学会中国分会协办,我校护理学院承办的“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健康教育方法学研究分会年会暨第八届医学定性和混合方法研究研讨会”在学校滨文校区举办。
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会长李立明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健康教育方法学研究分会主任委员詹思延教授,我校原党委书记、护理学科带头人孙秋华教授,副校长温成平教授以及护理学院有关负责人等出席会议。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全国数十所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及医疗机构的320名专家和青年学者,共同聚焦健康教育与研究方法学的前沿进展,展开深入交流。
4月12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我校行政楼报告厅举行。
温成平教授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远道而来的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向大会的成功举办和分会的蓬勃发展致以诚挚祝贺,并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发展成就以及在健康促进与教育领域的实践探索。
李立明教授强调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是推动健康促进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举办此次健康教育方法学研究分会年会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分会未来的工作寄予厚望。
詹思延教授分析了当前医学研究方法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并对本次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期待分会持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方法学的创新与应用。
在主旨报告环节,上午第一场报告由我校浙里中医康养产业学院院长何桂娟教授主持。詹思延教授以“循证公共卫生指南制定与应用”为题进行了分享,我校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傅传喜教授探讨了“疫苗免疫与健康老龄化”的最新研究与思考,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王红妹教授系统介绍了“患者报告结局量表的研制与应用”,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仲学锋教授深入剖析了“健康行为理论及应用”。
上午第二场报告由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周欢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孙昕霙教授分享了“混合方法在教学研究中的应用”经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胜锋研究员探讨了“混合研究方法用于数智化技术开发与评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楠副研究员以“AI大模型推动的循证医学的变革路径展望:从L0到L4”为题进行分享和讨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褚红玲副研究员分享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研究中定性与混合方法的应用”。
下午第一场报告聚焦项目申请经验分享,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孙昕霙教授主持。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田懋一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赵莉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杨义教授、我校人文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荣超教授、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罗思童特别研究员等专家,围绕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级项目、社科项目及跨学科项目的申报要点与撰写技巧进行了分享交流。
下午第二场报告由浙江大学医学院护理系应立英副教授主持。我校护理学院副院长周云仙教授剖析了国内护理领域质性研究的常见误区,沈阳药科大学宫建教授介绍了“‘四位一体’健康促进模式——混合研究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袁莎莎研究员分享了组织网络视角下医防机构整合混合研究,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尹学珺研究员探讨了中国农村高血压与糖尿病连续性管理的影响因素,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旭熙副研究员分享了老年数字健康素养评估量表的混合方法研究,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吴玉菊副教授介绍了基于嵌入式设计方法的智能外呼系统在农村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干预方案中的应用。
4月11日,大会举办会前培训班,内容涵盖定性研究、混合方法研究及高阶定量研究方法等模块。十余位专家学者就研究设计、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系统综述以及目标仿真试验、整群随机对照试验、双重差分、行为轨迹分析、离散选择实验、优劣尺度法、症状网络分析等前沿方法进行了讲解与实际操作指导。
4月13日,大会组织开展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患者需求与体验、实施科学、方法学创新应用、循证护理、中医药与健康促进、医学教育、全科与慢病等八大主题分会场。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位学者,围绕各自领域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健康教育方法学研究分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并组织了职业规划一对一交流会,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学者提供了精准的交流与指导平台。
上一条:学校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总结会暨整改工作动员会 下一条:我校在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第5位
【关闭】
Copyright ©1959-2015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ICP备05040830号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310053)校办电话:0571-86633077 0571-86633177 传真:0571-8661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