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喜人成绩。在第三届浙江省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大赛中,学校第一临床医学院辅导员史晓琼老师、护理学院汤亚玲老师、口腔医学院孙文菁老师从全省284名参赛教师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第一临床医学院辅导员史晓琼
史晓琼老师以大学生弱势群体感恩教育为例,提出建立学生信息档案卡、引导学生树立生活自信、实施个别化教育、建立家校互动等措施,认为在育人工作中要及时“转时态”“转语态”“转状态”“转心态”,推进工作取得实效。
护理学院辅导员汤亚玲
汤亚玲老师聚焦网络暴力,以正面发声应对网络虚拟性与开放性,以教育引导应对学生内心失衡与冲动。同时,呼吁推进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加强大学生自我情绪管理和完善校园网络暴力监管机制,共同守卫校园净土。
口腔医学院辅导员孙文菁
孙文菁老师讲述了一名违纪贫困生的“重生”故事,用生涯幻游走出无目标困境,用成就故事提升自我效能,用朋伴监督行动落实。孙老师认为有效职业生涯指导要以平等互信关系为基石、以能听会问能力为核心、以阶段过程控制为关键。
此外,疫情防控期间,辅导员站在“疫”线,争当“信息员”“宣传员”“服务员”,实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身心状况,通过开展“云思政”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始终坚持“24小时在线、健康不打烊”为学生服务的工作原则,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力求对学生“辅之以情、导之以理、‘员’之以梦”,他们力争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他们力图成为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思政工作者。
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据悉,《浙江中医药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已于2019年底制定实施,为学校辅导员“明方向、树信心、鼓干劲”。学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多措并举,大力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一是加强理论指导,强化辅导员政治担当。学校要求辅导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懂、弄通、做实。辅导员与学生接触范围广、交流时间多,要切实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热情转化为善于教育、引导、服务学生的责任担当。
二是搭建专业平台,提升辅导员业务能力。学校积极探索建立辅导员队伍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举办“学生工作论坛暨卓越辅导员成长计划”,并依托辅导员网络培训平台,以专题讲座、沙龙活动等形式塑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辅导员队伍。同时,通过项目研究、培训进修、实践锻炼等方式不断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岗位胜任力。
三是创新竞赛载体,推动辅导员职业发展。学校鼓励辅导员回归初心、强化本领,积极申报思政类课题,提高科研意识与研究能力;举办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工作案例大赛等系列赛事,营造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展示辅导员精神风貌、强化学工队伍建设。
上一条:开讲啦!援鄂英雄讲述“疫”路点滴(二) 下一条:战疫云课堂,援鄂英雄讲述抗疫之路
【关闭】
Copyright ©1959-2015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ICP备05040830号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310053)校办电话:0571-86633077 0571-86633177 传真:0571-86613500